虹口屠宰场
感谢Lala小朋友拉我去看这个好看的房子。 :) 不然也许我这辈子都不知道这个房子原来是这个样子滴。
穿过一个黑乎乎的狭长通道立刻就被眼前沐浴在阳光中的巨大的混凝土体量惊呆了若干秒钟。虽说这里对于无数的牛们来说是生命的终点站,而建筑本身所放射着的强烈的生命力却穿透死亡气息的笼罩,迎面扑来。
这条长长的黑乎乎的坡道据Lala分析可能是几十年前成群的牛的不归路。据说它们将在这条路的尽头接受电击,而“相对安详的”死去。朝天绽放的“喇叭花”上面挑出的梁支撑着上一层的走廊空间。似乎这个房子的结构中心到四周分成了三个独立的体系:位于核心的多边形形体,中间的廊,和最外边的房间。
有好多很酷的烟囱,看上去像是某种雕塑。让人想起马赛公寓的屋顶。
洒满阳光的楼梯间。侧面两根混凝土梁撑过来,“直白得可爱”(Lala语)。从结构的角度来讲,这是个不精巧的房子,但是正是它的够“直白”,造就了它的品格和生命。当我们下一次再打算埋怨技术水平的限制之前,是不是该先三思呢?任何一种技术水平之下,都有让人感动的建筑。
发现了很感人的窗。窗的顶面穿过楼板的外缘,生生把本属于上一层,北走廊地面挡住了的阳光扯进了房间里。想起了西扎在圣地亚哥当代艺术馆里那个让人感动的窗。 :)这个带斜面的窗子是立面上众多不同类型开洞之一。
透过窗洞往外看,下面洞里框的是酷酷的烟囱雕塑,上面的则框入了屠宰场旁边某栋丑丑的公寓一角。对比。
还有个夹层。夹层外侧一个个有规律的“缺口”形成强烈的韵律感。不晓得这个缺口原来是干嘛用的?和Lala猜是用来从上往下扔大块的牛身体组织的。:(可怕的,恐怖的。
柱厅。一系列的混凝土柱子形成的空间竟有种说不出的神圣感。一个结束生命的场所竟似乎可以将生命升华。柱子感觉上有点点像古埃及神庙里的东东。上面的肌理不晓得是模板的痕迹还是刻意的装饰?想起龙游石窟的石壁花纹。
沿街立面巨大的混凝土“花窗”织起一幅宽大的半透明帷幕,用雕塑光线形成的质感和“柱厅”的仪式感取得平衡。原来没有玻璃。窗边摆放了一堆劣质的窗框料,不晓得若干天后还能不能再见这种摧枯拉朽的美丽。
见识了混凝土塑造的坚实粗犷,又在无意中发现了同一种材料表达的纤柔温润。回忆起关于用石头塑造“丝绸的质感”。
长楼梯,窄通道,桥。挤在狭长“天井”里的错综复杂的交通把上下、左右、前后尽情的搅和在一起。
圆厅顶层。开阔恢宏,不晓得以前到底派何用场?在窗外回廊上发现接电线的瓷瓶若干,莫非这里是传说中的电刑刑场?若果真如此,那整个建筑的形制格局真像给走向不归的牛们排演一出关于生命的仪式。谁是导演?谁是演员?另一疑惑之处,竟没有找到通往该层面的原来的楼梯。以前怎么上来呢??
立面。结束参观,走出建筑,回望震撼的立面,唏嘘。正中悬挂标语“保质保量,奋战五十天,圆满完成老场坊改建工程”。不知是天意还是人意,最前面的“保”字变成了一个窟窿。 :)